平博体育网址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工作动态 > 媒体报道

新增3个健康中国行动解读①

健康体重管理,引领健康中国新风尚

来源:健康报 发布时间 : 2025-05-08 08:10

  健康报记者 杨世嘉

  近日,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发布通知,将健康体重管理行动等3个行动纳入健康中国行动,新增的3个行动与其他15个专项行动统筹推进。

  国家从顶层设计层面建立一体化谋划、部署、推进机制,将健康体重管理行动融入健康中国建设的宏伟蓝图。该部署的科学内涵和重大意义是什么?健康体重管理行动在健康中国建设中的功能定位和作用是什么?未来将如何增进百姓健康福祉?近日,记者对有关专家进行了采访。

 

抓住“预防为主”这一关键

  4月14日,全国爱卫办常务副主任、平博体育网址规划司司长庄宁在平博体育网址“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倡导文明健康生活方式”主题新闻发布会上介绍,在定位上突出问题导向、在工作理念上突出预防为主、在内容上更加注重全社会联动,是新增健康中国行动的有关考虑。

  庄宁解释,我国人群超重和肥胖形势不容乐观,需要采取更有针对性的措施,因此作了制度安排。新增的行动更加强调健康促进、医防融合,如要正确认识体重、科学管理体重、培养健康生活方式和科学就医习惯等,这些都强调从源头上控制风险因素。改善群众健康需要社会各方支持,希望进一步将健康融入各行各业、融入群众日常生活。

  “这是最科学、最具前瞻性的顶层设计。”中国疾控中心营养与健康所赵文华研究员表示,在全球愈发认识“肥胖危机”、把应对和防控肥胖作为重要战略的当下,解决超重和肥胖问题已成为许多国家面临的重大公共卫生挑战。但大多数国家的政策普遍着眼于肥胖及其引发疾病的诊疗方面,这并非正本清源之道。

  以健康体重管理为切入点实现关口前移,突破仅聚焦超重与肥胖及其引发疾病的局限,锚定“全民参与、人人受益”的社会预期,各部门协同发力、齐抓共管,是顶层设计科学性、前瞻性的体现。赵文华认为,实施健康体重管理行动是科学解决超重与肥胖问题的治本之策,不仅体现了我国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转变的战略思想,而且抓住了“预防为主”这一关键。

  “超重和肥胖的严峻形势不仅影响个人和家庭健康,还会加重社会慢性病诊疗负担,影响经济社会发展。”中国疾控中心慢病和老龄健康管理处处长赖建强研究员介绍,当前,我国成年人超重肥胖率已超过50%,心脑血管疾病、癌症、糖尿病等慢性病导致的治疗负担占全疾病治疗负担的70%以上。

  赖建强表示,超重和肥胖会通过多种途径显著加大慢性病防治难度和负担,及时开展健康体重管理行动,能够有效降低相关慢性病带来的医疗支出,缓解医疗资源挤兑压力。此外,超重、肥胖可导致劳动力健康损失。实施健康体重管理行动有助于提升全人群身体素质,维护社会稳定发展的内生动力。

 

丰富健康中国建设时代内涵

  健康中国行动原15项专项行动涉及健康知识普及、合理膳食、全民健身、心脑血管疾病防治、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防治等群众关切的方方面面。“健康体重管理行动进一步丰富了健康中国建设的时代内涵,提升了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的实践伟力。”赖建强认为,健康体重管理行动是健康中国行动中“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的基础性、综合性、预防性抓手,贯穿于合理膳食、慢性病防控、妇幼健康、老年健康等多个专项行动,是连接多个专项行动的纽带。实施好该行动能够在健康中国建设全局中收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

  “其功能定位可以从3个维度理解。”赖建强阐释,健康体重管理是预防医学的关键环节,超重、肥胖和低体重等体重异常状况是慢性病、营养不良、免疫力下降等健康问题的直接诱因,管理体重是前端预防的核心措施。健康体重管理是慢性病防控的枢纽,体重失衡与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癌症等慢性病高度相关,保持健康体重可降低慢性病发生风险;健康体重管理是健康公平的体现,超重、肥胖、低体重问题往往与经济发展水平、地域差异化挂钩(如农村儿童低体重率普遍高于城市儿童低体重率),健康体重管理是缩小“健康差距”的重要路径。

  加速释放健康体重管理行动“一策多效”效能,是其赋能健康中国建设发展全局、筑牢中国式现代化健康根基的重要切入点。在赖建强看来,健康体重管理能够整合健康中国行动2030年总体目标涉及的各方资源,“该行动取得的一点一滴成效都将汇入‘江海’”。

  “值得注意的是,低体重人群的健康体重管理同等重要。这不仅体现了健康公平与公共卫生效益观,更突出体现了‘全民参与、人人受益’的社会公平性。”赖建强介绍,《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显示,我国18岁及以上成年居民低体重营养不良率为4.2%,6~17岁儿童青少年消瘦率为8.7%,6岁以下儿童低体重率为2.0%。虽然低体重人群占比较小,但我国人口基数庞大,仍有一部分人因低体重引发健康问题,有待解决。

  为此,赖建强强调,健康体重管理行动绝非“管胖不管瘦”,“在国家的顶层设计中,人人都是健康受益者,人人都不能掉队”。

 

进一步提升跨部门协同效能

  健康体重管理支持性环境广泛建立,全民健康体重管理意识和技能显著提升,健康生活方式更加普及,全民参与、人人受益的体重管理良好局面基本形成……健康体重管理行动勾勒出2030年的发展愿景。

  “国家自2024年6月起实施的健康体重管理年活动,为推广普及健康体重管理行动打下了很好的基础。但也应该看到,要实现2030年目标,仍有问题亟待破解。”赖建强认为,进一步提升跨部门协同效能是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的关键。例如,学生餐营养指南等在一些地区落实不到位、食品工业“减油减盐减糖”缺乏标准等问题,折射出多部门协同联动尚有不足。进一步健全跨部门协作机制,多管齐下、齐抓共管,是应有之义。

  “管好体重绝不是一个部门的事,而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赵文华建议,我国应进一步加强以营养需求为导向的食物系统建设,对食物规划、生产、加工、销售、供应等各个环节予以营养和健康指导。地方应结合当地饮食文化与资源禀赋,因地制宜地将食物营养与健康膳食纳入食物系统体系建设,从膳食摄入端科学引导食物生产与供应。这些都离不开农业等相关部门的协同联动。

  聚焦热度空前的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赵文华呼吁,行业有待推出更多健康体重管理干预技术和手段,以新技术赋能健康体重管理行动发展。例如,利用智能化、数字化技术产品,在群众用餐场所直观、快速地告知人们食物的能量等信息。这些需要工业和信息化等部门的协作支持。

  结合中国疾控中心承担的国家慢性病和营养相关监测等业务,赖建强建议,应以县为单位进一步增设体重相关指标监测点位,常态化开展季度健康体重管理指标监测与效果评估;建立区域或以省为单位的体重增长预测、预警机制,在掌握区域人口因季节、假期等产生体重变化规律的基础上,探索体重增长风险指数发布机制;在健康调查中增加外卖点餐频率、家庭烹饪习惯等行为模型,通过手机应用记录家庭饮食、运动及体重变化,早期识别相关行为风险;优化评估效果及防控策略,制定涵盖腰围等生理指标、医疗费用降幅等成本效益指标以及每日蔬果摄入量等营养指标的“健康体重管理效果评价指数”,开发动态评估模型,测算不同干预措施的投入产出比。

  “健康体重管理既有社会性,又有很强的专业性。”在赵文华看来,政府及时编制、发布技术指南及标准,将有助于改变公众无所适从的窘境。“比如,网上流传的生酮饮食、断食、‘低碳’等方法比比皆是,人们难以辨别哪个方法最适合自己。指南及标准的出台将给予最适配的指导。”赵文华说。

  “健康体重管理已成为健康中国建设的又一风向标。”赖建强表示,未来,健康体重管理友好社区环境、单位环境、社会环境等惠民场景将相继涌现,引领健康中国建设新风尚。

附件下载: